• <td id="4ya6y"></td>
  • <td id="4ya6y"></td>
  • 行業聚焦

    淺析:智慧城市國內外發展現狀和解決方案

    發布時間:2012-04-14被閱次數:13344 來源:智慧城市網

    一、智慧城市國內外發展現狀和趨勢
    智慧城市是城市數字化向更高層次的發展,核心是體現以人為本、智能運行的理念,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感知城市的運行狀態,提高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交互的明確性、靈活性、執行效率和響應速度;對物理現實空間中的各種實體對象更加精確、智能和直觀的控制和展現,提高對各種實體系統的整體優化掌控、實現信息虛擬空間和物理現實空間的同步互動;通過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儲分析能力,深入挖掘各種系統間的直接或間接聯系、發現規律并提出方法,為更智慧的決策和行動提供支持;達到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企業競爭力和市民生活質量的目標。
    目前,很多國家已經開始智慧的建設,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國、歐洲的瑞典、愛爾蘭、德國、法國,以及亞洲的中國、新加坡、日本、韓國,大部分國家的智慧城市建設都處于有限規模、小范圍探索階段。韓國作為全球第四大電子產品制造國,物聯網國際標準制定主導國之一,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培育新產業。美國將智慧城市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并在基礎設施、智能電網等方面進行重點投資與建設。新加坡被公認為政府服務最好的國家,信息通信技術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智慧城市建設注重服務公眾。
    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剛剛起步,城市信息化建設正處于重要的結構轉型期,即從信息技術推廣應用階段轉向了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階段。中國正在通過“兩化融合”、“五化并舉”、“三網融合”等戰略部署,積極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最新技術,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有三種建設模式,分別是:以物聯網產業發展為驅動的建設模式,如無錫;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的建設模式,如武漢;以社會服務與管理應用為突破口的建設模式,如北京、重慶。
     
    二、“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解決方案
    1)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概念模型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設,就是要從更好地滿足市民、企業(機構)和城市運營管理的特定需求出發,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等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打造城市統一一體的、互聯互通的、協同共享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感知監控體系、通信網絡、數據共享平臺等),從技術上逐步消解行業之間的信息壁壘、突破職能部門之間的條條框框,進而實現社會管理與服務的業務模式創新,從而在更大的范圍和更深的層次提高城市運行效率、挖掘城市承載潛力、提高城市服務質量,為實現平安、幸福、繁榮、和諧、開放等城市目標而努力。
     
     
     
    2)基于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整體架構
     

     
    基于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城市智能化管理體系架構從下到上分為感、傳、知、用四層:
    感知層:采用視頻采集、衛星定位、RFID等多種感知技術手段進行信息采集;
    傳輸層:通過光纖、2G/3G、衛星等各種傳輸網絡實現信息的可靠傳輸;
    認知層:搭建公共應用支撐平臺,提供統一的信息接入、信息整合、信息交換等云服務;
    應用層:提供動態監控、預測預警、智能分析等業務功能,為市政府、企業或社會機構以及個人的各類應用需求提供支撐。
    3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核心云服務
    基于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城市智能化管理體系架構從下到上分為感、傳、知、用四層:
    感知層:采用視頻采集、衛星定位、RFID等多種感知技術手段進行信息采集;
    傳輸層:通過光纖、2G/3G、衛星等各種傳輸網絡實現信息的可靠傳輸;
    認知層:搭建公共應用支撐平臺,提供統一的信息接入、信息整合、信息交換等云服務;
    應用層:提供動態監控、預測預警、智能分析等業務功能,為市政府、企業或社會機構以及個人的各類應用需求提供支撐。
    3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核心云服務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對于視頻監控、定位監控、數據共享等公共信息基礎設施采用云計算架構進行建設,形成一個個專題全局核心服務云。這些核心云服務在各種通信網絡整合互通的基礎之上,承載各類資源節點、管理節點、用戶節點,構建的目錄、管理、安全、存儲、搜素等全局核心服務功能,共同構成城市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的信息共享與協同環境,為各相關單位和隊伍提供城市管理公共資源“政府云”服務,實現從技術基礎設施、信息到業務的創新。
    三、 平安城市的具體應用
    1
    )平安城市的建設目標
    城市是一種超大型的人文—自然復合系統,是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要素高度密集的、以獲得綜合集聚效益為目標的地域綜合體。智慧城市首先要求城市是安全的,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和社會的轉型期,公共安全保障基礎相對薄弱,公共安全形勢嚴峻。平安城市建設是通過將物聯網、云計算、指揮自動化、人工智能等各種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和公共安全運行管理機制相結合建立起相關的法規、組織、事件、資源、過程、信息等諸要素有機結合和協同一致的公共安全管理技術支撐體系,從而維護城市安全運行、實現智慧應急管理、保障城市穩定發展。
    平安城市的概念框架包括:涵蓋突發事件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整體公共安全管理、事發前對各種風險隱患的日常監測監控和預防;事發時對突發公共事件相對集中的接報、預警;事發后對對相關應急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統一調度、協同指揮;智能輔助決策支持;相關行業應急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等。


    2)平安城市的系統組成



    根據對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和應急工作組織形式、流程和業務特點的分析,“平安城市”技術系統按照指揮管理體系、感知預防網絡、應急公共信息基礎設施三條線展開建設。其中:
    1.應急管理和指揮體系以政府綜合應急管理平臺和城市應急指揮中心為重點。政府綜合應急管理平臺部署在應急辦,以規劃、協調、檢查和評估等全局管理業務為中心;基于城市應急指揮的特點,城市應急指揮中心建議直接依托公安指揮中心,這樣從事件接報開始,可以更直接、更快速的進行響應處置,并充分利用公安的組織和行動能力,避免重復投資,提高運行效率,以公安的110、119、122三個緊急救助系統為核心,帶動醫療衛生、交通、安全生產、防汛抗旱等其他部門應急救援系統;此外,智慧市政管理中社會綜合服務系統(12345熱線)作為為城市中另一個廣泛接觸市民的接報系統,如果出現事件由非緊急轉為緊急,相當于為應急指揮中心承擔了早期接報預警作用,同時它也作為應急指揮體系中一個分支,承擔很多救援任務。這些平臺通過公共的公共安全云服務平臺相互銜接,形成既分工協作、又協同一體的應急管理和指揮體系。
    2.公共安全感知防控網絡主要包括對災難災害的預防、犯罪的預防、恐怖活動的預防、重大活動管理以及城市重要市政基礎設施的監控。預防的主要目的是盡可能降低危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在危機事件發生之前盡可能掌握相關信息,采取正確措施來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危害。這就要求安全保障平臺能夠提供多種多樣的物聯網信息采集手段,信息的分析與預警,包括城市生命線設施監控、重大危險源監控、交通和治安視頻監控等等。
    3.應急公共信息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應急通信、移動指揮、數據交換共享等公共信息技術支撐系統,為領導和各級應急機構提供一個快速的信息獲取、傳遞和處理平臺,并且能夠在技術上為各種應急力量提供協調保障。具體包括數字集群應急通信系統、衛星應急通信系統、應急移動資源(車、船、飛行器)衛星定位系統、應急資源共享平臺、地理信息共享平臺等。其中,地理信息服務共享平臺等對于整個智慧城市建設而言也是公共信息基礎設施,需要統一規劃和建設。
    3)“平安城市”的預期效果



    智慧城市整體框架下的平安城市建設將通過采用聲、光、電、核等各種監控手段,對人、地、事、物和機構等不同對象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防控,和110、122、119、120等各種應急指揮系統的協同互聯,形成“平戰結合”、“打防控一體”、“水、陸、空立體化”的城市安全經絡。

     

    如需轉載請簽注以下信息:
    文章標題:淺析:智慧城市國內外發展現狀和解決方案
    文章鏈接:http://www.echocurrent.com/index.php/Home/article/detailPage/parentID/1480/cat_id/1484/artID/1960
    中國|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建筑節能|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延華智能


    [上一條]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
    [下一條]深圳:五類建筑須符綠色建筑標準
    成員單位
    東方延華
    武漢智城
    海南智城
    延華高投
    成電醫星
    荊州智城
    投資者關系
    信息披露
    問答專區
    投資者專線
    人才信息
    人在延華
    人才戰略
    人才招聘
    新聞與觀點
    延華新聞
    媒體報道
    行業聚焦
    站內鏈接
    關于延華
    聯系我們
    合作伙伴招募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