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創業到公司上市,用了10年。
從1家企業,到擁有10多家專業子公司的集團企業,用了5年。
從涉足智能建筑,到成為行業領軍人物,用了3年。
創造這一系列奇跡的人,就是上海延華智能科技公司董事長、上海湖北商會會長胡黎明。
在時代脈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出生于湖北沙市的胡黎明,16歲考入湖南大學。1985年,考入華東理工大學深造,在研究生期間即投身科技研發,致力于科技成果的市場轉化。
1997年,35歲的胡黎明離開高校選擇自主創業,創辦了延華智能。
“IT產業是工具,房地產是最大的行業之一,如果把IT引入房地產,就可以誕生一個很大的產業。”胡黎明敏銳地看到了這在當時還若隱若現的曙光,把握了這一時代發展的脈動。
胡黎明調查發現,國外智能一般只涉及公共建筑領域,還沒有進入住宅,胡黎明就將目標瞄準在住宅上,從住宅智能化做起。
當時高端建筑市場,基本被西門子等巨頭所壟斷。隨著在“中國第一豪宅”湯臣一品的智能化項目競爭中中標,“延華”開始在高端住宅智能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短短3年時間,“延華”鞏固了在上海市場的地位,迅速成長為全國房地產行業智能化的龍頭企業。
在提升建筑內涵中提升公司價值
在住宅智能化取得成功后,胡黎明根據對市場發展趨勢的預判,將公司業務的重心逐步轉移到公共設施建設上來。
2008年,上海世博會發出招標公告,競標者多達四五十家公司,競爭十分激烈。胡黎明說,一定要在家門口打贏這場戰役。
此前,胡黎明多次帶隊去日本、加拿大等舉辦過世博會的國家取經。通過精心醞釀和準備,延華智能一舉拿下了世博會6個承建工程項目。特別是浦西園區2平方公里核心區域的智能綜合布線設計與施工,全部由“延華”承建。
2010年,中國城市人口比例首次超過50%,胡黎明意識到,這一數字后面暗藏著城市化帶來的巨大商機:智能交通、綠色環保、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他提出,公司要從“智能建筑集成商”向“智慧城市服務商”轉型。
胡黎明說:“比如智能化建筑涉及到機電、消防以及視頻影音等多專業,如果既設計,又能提供系統集成,我們的建筑智能化發展將提升一個檔次。”
因此,“延華”先后收購兼并了琦昌機電、震旦消防、深圳嘉柏等專業公司,形成了集智能、節能、機電、消防等為一體的多專業交叉產業體系。
與公司服務能力同步成長的,是他們覆蓋全國的區域發展戰略。目前,“延華”已建立了上海、北京、武漢、深圳、昆明五大區域管理中心。在武漢,“延華”與武漢城投共同投資建立了武漢智誠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承接了國博中心、ETC等重大工程。
選拔人才與企業共同成長
胡黎明說“我們的轉型,既有資本運作戰略,也有人才培養戰略”。
于兵博士是他引進的荷蘭籍節能領域專家,擁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際評審專家等榮譽與職務,是綠色建筑、低碳建筑與建筑節能方面的國際領軍人物。
公司的多名高管,都是2000年之后,胡黎明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引進的。
對于公司招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司提出了三年限期成長。三年內,由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做導師,華中科技大學07屆應屆碩士生翁志勇,通過五年的培養鍛煉,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面的總經理。
對于下一步的發展目標。胡黎明說:“我的目標不是進入百強,而是要讓延華成為"受人尊敬的高科技企業",這是延華的愿景。”
媒體轉載:
千家網:http://www.1000si.com/brand_survey/2012-06/9828.html
|